《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为规范师范专业办学,提高师范专业建设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我国师范类专业建设问题做了顶层设计,也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2018年1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目前,各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师范认证工作,足见国家对教师教育和师范教育的重视。[1-2]
地方高师院校众多,他们是培养师范类人才的主力军,但受办学条件等原因制约,其师范类人才培养存在众多问题。如过于看重教师科研成果如高等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或高等级论文等,而对教师和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较为忽视,师范类专业的地位有削弱之势。在专业认证背景下,以韶关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1+2+3+4”的总体思路,即一个目标、两个协调、三个保障、四个突出。
一、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即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韶关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结合办学实际情况,提出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培养有理想、有学识、有情操、有爱心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师。同时,人才培养定位立足韶关、面向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以适应我国高校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二、两个协调
(一)协调就业与升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地方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专业、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包括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不少学生将人生目标锁定在“考研”上,通过“读研”为将来争取一个好的就业机会。学校和二级学院也大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考研,部分二级学院甚至为考研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师范类专业认证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拥有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更注重实践和应用。这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5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不谋而合。
考研需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每学年的10—12月份即大四的第一个学期非常关键,是考研的冲刺阶段;而根据师范类课程体系,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教育实习基本上也是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大概从每年的9月份到12月份。这与学生准备考研的时间有一定的冲突,为了不顾此失彼,在保障考研的同时不落下教育实践,韶关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将考研学生的教育实习统一安排到大四的第二学期,即转年的3—5月份,相关实习要求与大四第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完全相同,只是时间安排不同。这虽然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便,但在时间上可以兼顾学生的考研和教育实习,学院、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支持。
(二)协调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根据师范认证中课程设置要求,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有所加大。2017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课程的总学分为16学分,其中必修10学分,达到认证要求,为加强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可适当增加2—3个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比例为59.23%,超过认证标准(50%),达到要求。从2017级开始,韶关学院实行学分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时综合考虑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学生研究生考试提供专业帮助。
三、三个保障
(一)教学师资保障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首先要有高素质的大学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韶关学院对师资特别是师德向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地理科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其中1人在读),所有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另外,根据师范认证要求,聘请了韶关市各高中的优秀地理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如广东省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韶关市地理教学能手等等,担任教师教育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如《说课与备课》《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同时,中学外聘教师还参与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地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及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