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导读

浅谈民俗文化与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大美长白,神韵通化。在巍峨绵延的长白山腹地,以真诚包容、勇于担当、重行务实、创业自强,矗立成一座厚重、豪放、和谐美丽的北方之城,这就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通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先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以大安洞穴遗址为代表的通化人升起了长白山区的第一缕炊烟,从而拉开了长白山区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幕。人类足迹几乎遍布长白山区各个流域,并遗留下众多的古代聚落遗址,大椅山遗址、庆阳遗址、王八脖子遗址、鸭园遗址等都留下了民族融合和崛起的文化象征。这里是朝鲜族人民和满族人民的聚集地,拥有高句丽文化与女真文化的流传印记。在这里,传承与发扬地域民俗文化,就成为当代幼儿美术教学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也称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集居的居民所创作、共享、传承风俗的生活习惯。通化地区,物华天宝,主要居住的民族为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少数民族中,尤以朝鲜族和满族最具有代表性。距今3000 多年前,高句丽先人就生活在浑江、鸭绿江流域,在这片土地上筑有古城、古墓、山城、壁画、碑碣石刻等遗物,这些不仅在文献中有所记载,更是在朝鲜族人民群众中,保留了长久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及信仰文化。譬如,具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将军坟,墓中不但有石棺、陪葬品,更是在古墓室内绘有精美壁画。壁画内容以社会生活为主,表现墓主人生前的活动场面,如居家宴饮、接待宾客、车马出行、丛林狩猎、歌舞百戏、战争场面等。当然,除了具有历史记载的高句丽文化之外,满族的女真文化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辽金时期女真人在通化地区的遗迹,在通化境内的浑江及各大支流都有大量文物出土,如通化县富江小学铜钱窖藏、下龙头任家窖铁器窖藏等。而梅河口市小杨乡庆云村半截山南坡的金代摩崖石刻,则记载了辽金大战的内容。时至今日,女真人独特的服饰文化,旗袍、凉帽、马褂、“陶罕”等都广为流传,甚至饮食以“饽饽”为主:豆面饽饽、椴树叶饽饽、苏子叶饽饽等都成为保留至今的传统民俗文化内容。

优越的民俗文化基础,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可以从传统的讲授、体验,拓展出新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

小班幼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的形式,来汲取来自地域民俗文化的多彩丰富的互动感受。譬如,朝鲜族民俗生活体验活动:由家庭团体来共同设计搭配朝鲜族民族服饰,然后进行服装表演,以提升亲子参与的热情,更让幼儿体会到艺术色彩、形式搭配带来的乐趣与体验。

中班幼儿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举办别开生面的不同材质的高句丽古遗迹建模。幼儿利用家里带来的鸡蛋壳、废旧报纸、棉签、冰棍棒、染色的棉花、碎布等创建出不同的高句丽古遗迹加深的仿真建模,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完成,引导幼儿对地域历史古遗迹建筑的理解。

大班幼儿可以通过剪纸比赛、剪纸展的形式来创作符合童心童趣的萨满剪纸。通过剪纸表现萨满、萨满祭祀、祭祖等内容,也可以展现长白山区的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及民间传说等,引导幼儿进行更好的创作,理解地域民俗文化,营造生动、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除了这种分年龄阶层来设置课程内容,也可以根据特别的节日或者纪念日,请本地比较有名的技师、教授,为幼儿们带来生动的技能技法课程。譬如,松花石砚的雕刻创作、创作故事及背景取材等,都可以成为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全新的拓展内容;也可以利用本地媒体,为幼儿提供理解与讲解的另一片天地。与当地广播电视台合作,制作幼儿本地幼儿民俗艺术创作电视节目,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更是打开了艺术与时代有效结合的新手段。

文化家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栖息地,更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民族资源、历史遗迹和社会教育环境,拓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不遗余力地向幼儿展示中华民族人民的创造力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不朽成就。将通化地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能让古老的东方艺术发扬光大,更能促进幼儿园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促进幼儿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日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传递美育知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提升幼儿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是我们一直在前行的动力与必须坚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