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农村社区是农村管理和发展的基础单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单元,科学管理农村社区对建成宜居、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农村,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使农村社区在管理过程中更为规范和科学,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作用,加快现代化农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作为基层治理管理单位--社区,规范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质量对于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发展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标准化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提升基层社区服务质量建设主要是从社区规划、基础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及社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与服务的规范性要求,进一步规范、引导和提升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标准化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社区的居住环境、规范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建设,不仅可惠及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也可有效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1]。1)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农民生活质量。社区标准化建设首要任务对村容村貌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如屋舍墙面改造和改建、旱厕改造、垃圾点改造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使得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为居民提供较为卫生、舒适居住环境,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其次在社区标准化中对于社区基础的广场和体育文化设施进行配套设置,为居民提供了体育设施和文化活动空间,为丰富居民文娱活动提供了保障[2]。2)有助于规范管理,提升管理质量。社区标准化建设除基础设施标准化,也强调社区管理工作标准化。首先社区配备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在基本配置通过标准的岗位设置,统一标准人员编制和岗位设定,合理安排人员编制。其次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落实强化社区服务,并明确了社区工作岗位的工作范围与工作职责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有利于落实岗位责任,提高社区服务质量。3)明确服务范围有助于提升村民自治管理意识。社区标准化管理明确了社区管理内容和权限,帮助村民明确了社区所能解决事情和问题,村民对管辖范围和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同时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丰富了居民的文娱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及时发现社区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利用社区平台,进行问题反馈寻求解决问题途径,村民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也会逐渐提升了村民参与管理自治意识,推动了民主化治理的进程。
2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建设标准有待完善。社区标准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硬件设施标准建设和岗位职责标准建设。标准和规范落实程度主要取决于标准自身的科学性,一方面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设定标准属于刚性统一的硬件配置标准,多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对人文情况和实际标准设定未从实际出发,未考虑到公众实际需求和差异性。另一方面在制度以及软环境方面建设标准趋同,特色不鲜明注重外在建设而忽视了内涵建设。2)对标准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会影响标准的落实在使用过程中未能满足需求对标准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地区对于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只是简单完成数量指标或追求形式,不能掌握其中内涵而是简单复制照抄照搬。同时也存在社区管理过程中未按制度和标准进行管理,如虽将社区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公开在显著位置,但未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如在工作中安排专人负责专项工作,但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工作采取的轮班工作制和工作日的安排,即指定业务指定日期办理,在非办理日期工作人员可以轮流串休,工作时效性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3)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首先经费方面用于社区标准化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专项拨款,根据资金数量有限政府进行专项投入基础设施使得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只能满足基础的配置,在基础设施完成之后,后续维护和保养工作缺少资金支持,导致标准化建设成果维护难,难以缺乏持久性。其次基础设施和物质方面,各地条件和情况都存在差异,追求统一标准过程中很多社区由于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投入的成本较高,所以会存在偷功减料现象,这为社区管理后期管理增加了负担,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4)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且专业化不强。农村社区工作人员通常都是当地村民,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有利于开展工作,但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有些社区人员配备不齐全存在着兼任等现象,社区工作人员除完成自家农活外,还要完成社区工作,工作任务较多,易造成工作任务和责任不明确。另一方面除人员数量受限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素质也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存在着工作中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主要以完成指定任务为主缺乏创造性,存在相互推诿、业务不熟练等问题。